設立文化中心是雙邊關系進一步深化的重要標志,旨在加強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中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在海外設立文化中心,近10年發展較快,迄今為止,已在非洲、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大洋洲建成坦桑尼亞、毛里求斯、貝寧、開羅、巴黎、馬耳他、首爾、柏林、東京、烏蘭巴托、曼谷、莫斯科、馬德里、墨西哥、尼日利亞、哥本哈根、斯里蘭卡、老撾、悉尼、新加坡、巴基斯坦、尼泊爾、布魯塞爾、新西蘭、斐濟、斯德哥爾摩、金邊、雅典、海牙、明斯克、特拉維夫、索非亞、仰光、河內共35個中國文化中心。到2020年,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總數將達到50個以上。
近年來,文旅部根據國家對外文化發展戰略要求,全面加快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步伐。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圍繞“國情宣介、思想交流、文化展示、教學培訓、信息服務”等綜合職能,策劃舉辦高水平、專業化、符合當地受眾欣賞習慣的文化項目,在大文化領域全方位展示中華文化,塑造國家形象。
據介紹,2000年以來,各海外中心舉辦文化、藝術類活動年均超過100場,直接參與中心活動的總人數達到1000余萬人次,幾十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了中心活動,部長級官員出席了近600場中心舉辦的活動,當地主流媒體對中國文化中心的活動給予了大量積極、生動的報道。與此同時,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扎根當地,積極與當地文化、藝術機構、新聞媒體和各級學校開展合作,通過參與文化藝術節、合作舉辦研討會和文化周等方式,借用當地平臺推介中國文化和思想理念,有效展示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中國形象。各文化中心根據當地情況自主打造的品牌活動,受到各界民眾的廣泛歡迎和新聞媒體的積極關注,經過幾年的積累,一些活動已經在當地社會產生相當的影響。
中國文化中心宗旨
優質:即文化中心追求專業的水準,精心的組織,向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文化活動;
普及:即文化中心面向社會各界人士,歡迎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公眾來參與活動;
友好:即文化中心開展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斷增進相互理解和鞏固發展友誼;
合作:即文化中心開展活動要與當地機構建立伙伴關系,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交融。
世界攝影組織( World Photography Organization),簡稱WPO,創辦于2007年,總部設在英國,是世界攝影活動發起的中心,是全球性的影像傳播平臺,覆蓋200多個國家。WPO是全球最大攝影競賽(索尼世界攝影大獎)的組織者,致力于通過表彰全球最佳影像和最佳攝影師,提升攝影交流的水平。
WPO于2014年創立影像藝術博覽會 (PHOTOFAIRS) 品牌,匯聚亞太與環太平洋地區的藏家,每年在亞洲中心上海與西海岸攝影中心舊金山舉辦影像藝術博覽會,從大型裝置、視頻至前沿技術影像藝術作品,從最廣泛的意義上呈現影像藝術,為攝影藝術家提供全球曝光機會的平臺,也為攝影行業內搭建關系網絡、創造更多聯系的紐帶。
WPO重要活動品牌: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全球最大攝影競賽,在2017年迎來了創立10周年)
PHOTOFAIRS | SHANGHAI(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PHOTOFAIRS | SAN FRANCISCO(影像舊金山藝術博覽會)
費加羅報(Le Figaro)是法國的綜合性日報,也是法國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1825年創刊,其報名源自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名劇 《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主人公費加羅。它的座右銘“倘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亦無意義(Sans la liberté de blâmer, il n'est point d'éloge flatteur)”同樣是取自博馬舍的這一劇作。費加羅是法國文學傳統中的一個倍受人們尊重的文學人物,包括左拉、莫里哀、紀德在內的很多文學大師都以其為主人公進行過創作。通常,《費加羅報》也被認為是法蘭西學院的公刊。
《費加羅報》受眾群相當一部分集中在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政經界人士,政經類新聞占據報紙最大比重。該報素以權威性與嚴肅性的質報形象著稱于世。曾有某主編為追求報道數據的真實性,親自上街計算來往的汽車總量。從這些方面來說,該報新聞報道及言論具有較高公信力和參考價值。
再次,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這一方面是源于《費加羅報》180多年的悠久歷史與深厚傳統。另一方面還在于該報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擁有一批家喻戶曉的名家、名編、名記為其服務。如大仲馬、波德萊爾、皮埃爾·布里松、雷蒙德·阿倫等。此外,《費加羅報》在法國僅次于法新社的國際新聞采編能力,也使其在國際社會擁有較高的地位及知名度。
國際攝影中心成立于1974年,位于美國紐約,致力于通過展覽、培訓、社區拓展等方式探索攝影的可能性。為學生提供適合各種水平的課程、一流的教學設備、博物館、圖書館和各種攝影相關活動。30多年來,國際攝影中心舉辦了500多次展覽,展示了2500多位攝影家和藝術家的作品,每年接納15萬人次,館藏10萬多張照片原作,2000多件攝影師文件,設施包括多媒體、數字實驗室、黑白和彩色實驗室以及專業影棚等,每年有5000多名學生在這里就讀,提供的500多種課程囊括最新的電子技術到傳統的膠片拍攝到暗房技術等等,教職員包括世界上最有成就、最有革新意識的業內人士,為學員提供專家指導和業內訓練,不分國家、年齡和背景,提供碩士學位教育。有享譽全球的攝影作品。在第五大道1130號。
該巡展由中國圖片集團操刀落實,為國家傳播能力項目的重要項目之一。中國圖片集團將依托新華社的傳播、圖片、海外分社等資源,聯手海外最頂級、最專業的攝影機構及專家,聯合舉辦展覽,將東西方視角兼容并蓄,用海外易于接受的傳播內容,將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傳播出去。
2018年,展覽將以“四十年的小幸?!睘橹黝},在倫敦和巴黎兩地落,于10月底至11月初,在海外有影響力的畫廊平臺落地,屆時將邀請眾多名流參加,成為一場視覺盛宴。
部分參展圖片如下:
展覽地點:
The 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 Fenton House, 122 Wells Road, Bath BA2 3AH, United Kingdom
展覽時間:
2018年10月
展覽地點:
Xinhua Gallery Media France, 85, 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 75008 Paris
展覽時間:
2018年11月
2017年4月7日,《慶祝中國-亞美尼亞建交25周年圖片展》在埃里溫舉行,中國駐亞美尼亞大使田二龍在圖片展上致辭。此次展覽由中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承制。
2017年1月27日,農歷大年三十,為喜迎春節、慶祝中馬建交45周年,由文化部和中國駐馬耳他使館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承辦的紀念《中馬建交45周年圖片展》在駐馬耳他使館春節招待會精彩亮相。馬耳他總統普雷卡夫婦、外交部長維拉夫婦、文化部長鮑尼奇、內政部長阿貝拉、地方政府國秘博恩坦伯、反對黨領袖布蘇蒂爾等政要,前總統鮑尼奇夫婦、前副總理博奇等前政要,與馬各界知名人士、外國駐馬使節、旅馬華人華僑、中資機構以及留學生代表等共約300人觀看了展覽。
2016年5月21日,由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和巴新聞廣播國家遺產部共同舉辦的《慶祝中巴建交65周年博覽會》在伊斯蘭堡民俗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巴新聞廣播國家遺產部部長拉希德、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以及中巴各界友好人士數百人參加了活動。
此次博覽會旨在向巴基斯坦人民展示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多樣性,分為《中巴65周年建交圖片展》、《中國傳統文化展》、《中華美食展》及《巴民俗藝術展》四個部分,其中《中巴建交65周年圖片展》由中國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2016年2月19日,《中加建交45周年珍貴史料圖片展》移師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此前,1月27日在首都渥太華的展覽由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中國駐加大使羅照輝共同揭幕。
此次展覽由中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承制,展覽精選的40幅照片全方位展現兩國建交后歷屆領導人互訪的歷史畫面,全面展示兩國關系發展中的眾多歷史性時刻,其中很多照片是首次面對公眾展出。
2015年9月29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周年和中埃建交45周年,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和中國駐非盟使團在亞的斯亞貝巴聯合舉辦盛大招待會,并舉辦主題圖片展。埃塞聯邦院議長卡薩、總理顧問阿爾卡貝、財經發展部國務部長希德、工業部國務部長塔德塞等埃塞高層、非盟總部官員、國際組織駐埃塞代表、各國駐埃塞使節、中資機構代表、我駐埃塞使館人員等近400人出席招待會并觀看了主題圖片展。此次展覽由中國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承制。
2015年9月28日,《中國和古巴建交55周年圖片展》在中國駐古巴大使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周年招待會上精彩亮相。古巴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新聞、華人華僑等各界嘉賓500余人應邀出席招待會并觀看了圖片展。
《中國和古巴建交55周年圖片展》是由中國文化部專門為慶祝中古建交55周年策劃制作的,承制單位為中國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展覽通過52張精美的歷史圖片,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全面而客觀地反映了中古建交55周年以來中古雙邊關系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
2015年5月18日,在中歐建交40周年之際,由新華社、歐洲學院主辦的《中歐建交40周年圖片展》在位于比利時布魯日的歐洲學院開幕。正在比利時訪問的新華社社長蔡名照在開幕式上致辭。
2015年1月19日,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和越南胡志明博物館在越南首都河內聯合舉辦《紀念中越建交65周年圖片展》。該展覽由中國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共展出了有關中越交往的120多幅圖片和許多實物。